学刁是一生的事业

工作5年后,2021年3月我决定考研,目的很单纯,浦东八本的学历让我抬不起头,而同事们买菜捎带般的硕士学历让我艳羡不已,尤其是那些看似平庸、实则硕士的情况更让我心生妒意,我太渴望造作的若无其事——「啊?我啊,我就是某某985/211硕士」。我上班上傻了,不知道就业行情之恶劣,直到去年公司从110多人裁到60多人我才切身察觉情况不妙,即便公司岌岌可危,坐在旁边的招聘经理照旧「非985/211硕士以下我们不要的」,我心里不是个滋味,闪回到2020年,我报着摸奖心态去考公,政府发布的招聘职位中,香饽饽都要硕士学历以上,失利后我发出类似鸡的悲鸣。


回到现实,很不幸,时代下沙了,落在我肩膀,从我2016年打工起,考研人的复合增速高达17.9%,如果将招录比可视化,其难度更加直观。我费劲琢磨,为什么大家都考研,其一,不变价的GDP增速稳中下滑,市场上岗位少了,应届生缩回学校避避风头,其二,疫情所致,原本计划出国的,以及未来准备出国的,不老少决定回流考研,其三,双减后波及千万K12从业者,失业后考研考公已然形成大势,剩下的,大抵像我这样补胎型选手。当我在考虑2021年冲或怂时,另一个参考因素是往年教育机构预测的考研人数与现实数据的背离程度,举个例子,某机构预测2022E的考研人将达到402万了不起了,但2022年最终数据是457万,超过2024E的数据,更能说明早考早轻松。

不过从实际层面来说,上述的分析仅仅是估摸下考研的热度,现实中的弃考率至少有15%,并且我报考的是在职研究生,这个群体大约几十万人,这样安慰自己能轻松不少。完成了思想工作,我开始制定方案,有什么实实惠惠且在能力范畴内的双证硕士获取途径?
1.统考:便宜、巨难、投入精力大,百万级的中华竞争
2.管理类联考(也就是MBA之流):中贵、中等难、投入精力中等
3.中外合作办学:巨贵、简单、轻松
当然,起初我瞄准方案3,在我向老师询价后,很快放弃了,转投方案2,一方面报考有工作年限要求,不用跟应届生对打,另一方面工作经历也有的说,很不巧,上海下沙了,落在我肩膀,上海的MBA相较其它省份贵到离谱:

准确的说,全国的MBA学费都在涨价,毕竟供需关系摆在那里,而上海MBA尤其贵,我有点贵怕,但转念分析下:
1.未来5年的学费只增不减,早考早轻松
2.学费不是一次性缴纳的
3.学贷很成熟了
4.还没考上就想这干嘛
5.我年纪大了,精力与记忆力是无法用金钱回购的

完成了思想工作,我开始制定方案,到底是自己埋头备考,还是报个教辅机构,很快我选择了后者,为什么呢,因为我有心理疾病,不花钱难受,会抱着马桶嗷嗷吐,其次,倒不是说抱团后可以互相鞭策,而是(我这个阶段)自学的犯错成本太大了,另外很重要的一点,中国人太他妈会考试了,不要小瞧教辅机构。

于是我报了尚X教育的19600元的考试班,19600对于我而言是比不小的开销,够我吃三顿莱美露滋了,我决定贷款!老师甩手就是一个机构合作的贷款APP,百度的度小满!我差点吐了,我可是沪上贵族啊,我怎么能用百度的产品,为了考学我还是贷了,分10个月付讫。

我向老师袒露自己的工作履历与智力,老师基于此给了我3个MBA选项,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三者中同济最难,但对比复旦交大的天难,还是可以冲一冲;上财难度中等,而且今年是上财MBA的30年,普天同庆,不涨学费;华理工(相对)简单,毕竟一个理工院校的MBA听起来有点那个。

很快老师指明了方向,MBA有个特色,提前面试,简称「提面」,即12月考试前,5-11月,每个月院校都会开放面试的机会,只要基本资料通过,即可参加提面,优秀者达到国家线即可录取(连复试都免了)或者爆加几十分,微微优秀也有微微加分,平平无奇则专心复习,我想这不玩赖么,太好了。

以上财为例,提面优秀+国家线≈录取:

我傻傻以为第一步的基础材料,只要网上提交些个人材料就行了,但因为MBA其装逼属性,以及所谓混圈子的刻板印象,基础材料里必须绘声绘色地包装自己、2-3个公司领导的推荐信(学校提供问卷,问这个考生在公司表现如何,材料是否吹牛逼,是不是工商管理奇才等等,领导须通过公司邮箱发送)、2-3篇类似「智能制造对于你所在行业的影响」这种吹牛作文,基础材料的复杂程度与学校的等级是正相关的,比如同济MBA,还给你类似创业经历这种选填项。

很不幸,前些年快递把我的大学毕业证和学位证弄丢了,我不得不拨打母校官网上必然打不通的电话申请补办学历证明、大学时的成绩单,我要说出我吃的苦头,第一点,学信网确实可以出具学历证明,但考研时一些院校必须要纸质证书,毕业前最好搞一张学校盖章的本科成绩单,日后铁定有用,第二点,好好学习,至少GPA别太难看…疫情期间,我像傻逼似的请假去浦东郊区的母校,进校及补办证书之繁冗不再赘述。

关于基础材料编辑的经验:
1.尽管夸张,往管理奇才的方向上靠,机构老师会给出一些思路无中生有
2.仔细阅读上传附件时的尺寸大小要求
3.自己写完推荐信后,再向领导坦白自己准备报考MBA,即便推荐信中的我看起来强得好像我才是领导,但你是我永远的爹,我对公司也耿耿衷心,只要您通过伊妹儿发送给学校即可
4.提面结束前永远把领导当爹,如果材料中的薪资和职位夸张了,提醒爹不要说露嘴,不排除学校验证虚实的可能性

材料审核通过后,我才有了提面的资格,讲真,提面可以说是整个考研中决定成败的部分,每个学校就给一次面试机会,各家学校的问题五花八门。

提面包含个人面试、英语面试、群体面试,我建议夏天完成提面,为啥呢,其一,5月、6月让先锋去面,先锋会把遇到的题库与遭遇在网上透露(不犯法),非常宝贵。其二,提面需要大量时间准备材料,不但要跟机构老师一对一模拟,还要在短期内捡回英语表达能力,再者,考生要对自己所在公司、所干业务有个清晰的了解,包括且不限于参与的项目处于产业上下游的哪个环节、公司毛利、扣非净利、国家政策、国内外差异,如果瞎编自己带队,那更要准备一套说辞,总之,尽量将提面安排在2个月内结束。

我参加了华理工和上财的提面(因为能力有限放弃同济),结果分别是优秀和优秀,前者加分40,后者达线录取,讲真,加40分很够意思了,但上财的抬头听起来更唬人,填志愿时我毅然选择了上财。

先说说华理工的面试吧,半小时内收工,腾讯会议,四到六个老师,防作弊程度:露出桌面,露出手臂,问题很简单,自我介绍,行业介绍,英语问题也跟行业相关,无群面。

同济面试,没参加,但参与了信号测试,zoom会议,防作弊程度:露出桌面,露出上身,需要自备第二个摄像头对准屏幕,确保没有纸条。

上财面试,现场面试,3个小时,单独面试、开卷政治笔试(自备书)、群体面试,几十人分批进行,一批去单独面试时,剩下的人做笔试,单面现场3个老师,1个商学院院长,自我介绍后老师从中发问,包括毛利、海内外业务差别、从国家角度给行业现象献计献策(以解决该问题),英语问题很经典,你觉得自己在读MBA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怎么平衡未来读MBA与工作,回答大意:as we all know,主要困难是学费贵,我准备借钱,但我相信通过上财的学习这钱花得很值,关于平衡,鉴于我司股价萎靡以及短期内没有明确战略,我相信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并在此期间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老师们笑笑,我回去政治笔试。

政治笔试,分分秒秒,有些问题怎么翻我不到,我猛然发现,有人偷了我3本教材中的一本,讲真我面试都没那么紧张,当下微微脑梗,带着哭腔举手「老师…有人拿了我的书」,身后有个女生突然发言「不好意思我忘带了,你的书在我这里」,老师让我取回抓紧答题,这个逼样有多阴损?我们一批人入座时浩浩荡荡,她必然知晓但仍心存侥幸,我抑住瞬时的暴怒,心想大家都是追梦人,小事化了吧,我祝福她早日发现脑瘤并化疗成功。

交卷后我前往下个场地进行群面,大概随机8人组队,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我们抽到的是波司登从土炮品牌转型成功的案例,40分钟小组讨论、分工、汇报,现实很现实,8个人显然不够分配所谓破冰者、领导者、计时者、总结者,两位看似最年长的大哥自始至终互相拆台,类似罗永浩VS王自如般频频抢话,因为其中一个大哥的废话太日妈多了「各位老师好,因为我做过世界500强的一些客户,包括优衣库、麦当劳(至少重申了2遍),所以这个案例我觉得呢…」,另一个大哥疾声厉色打断若干次「你讲的都是废话,我们时间不够了」、「可以了!废话不要说了!」,总体来说气氛异常焦灼,确实有人没机会输出观点,老师们自然是看猴戏心态,我觉得很好玩,大放厥词。群面结束后院长点拨,群面只是形式,更多的是希望看到有人用分析工具、分析模式来讨论议题,听听,不愧是院长,终于散伙了,考生们形同陌路走在幽幽窄窄的雨夜中,新鲜空气引发的抽离感让刚才的一切失真。

定心复习了,话说回来,管理类联考说是说考两门,实际上包含数学、逻辑、写作、英语四个科目,起初我老老实实上网课,1-2个月后发现投入产出比很低,为啥呢,教辅机构的上课方式遵循普适性,讲得太细了,希望弱智也能听懂,但对于班逼而言取其精要才是关键。

我不全盘否定机构的重要性,第一点,机构择校很准,第二点,修改基础材料,第三点,1对1模拟提面,第四点,对于考点的分析,过去几年,哪些高频,哪些下降,这块我觉得很有价值,为什么呢,因为10月之后整个人的学习状态是很疲惫的,尤其是做过模拟题后愈发明白复习不能贪大图全。

再看这两门考试,平心而论,确实面向班逼的,对于985的学生而言,上岸比垃圾分类还简单,数学是初中以上,高中以下的难度;逻辑遵循了一定的套路;英语的难度类似六级(但要背单词)。这里有个超出我认知的现象,辅导老师口碑之争不低于饭圈斗争,我推荐的教材:

数学:张紫潮
逻辑:老吕逻辑要点精编
写作:机构模板
英语:任何版本的高频词汇

我认为没必要买太多教材,更多的是找到自己的复习方式,为了考研我放弃了喷射战士(原来天天喷喷),每天下班回家大搞复习2个小时,再多不行了,举个例子,8点多吃完饭,饱困了,消消食,看看电视剧,睡个半小时,醒来更困了,喝杯咖啡,健身,差不多就快10点了,还要做家务谈恋爱,那高效学习时间差不多是23点到25点,再多不行了,上班通勤已经够累了,在此期间我发现自己的记忆力确实大不如前,于是开始补脑,吃鱼肝油。

当然按照这个学习量是很悬的,表面上我在上班,实际上我在偷看讲义,表面上我在地铁上网际冲浪,实际上我在背单词,这大半年的复习过程可以说是猥琐而隐忍的,我的想法很简单,没有十足把握的事情无必要搞出大阵仗,我不敢表现出对于考研的在意与投入,万一翻车了,失望与尴尬是一方面,倘若我时不时暗示自己「继续努力」「放平心态」,无异于给自己的精神状态施魅,这有什么用呢,这没什么用,毫无由头的自驱与自慰无非是给当下的处境赋予某种合理性,而显然我现在的学习是非自愿的、是苦闷的,我只是想要通过该死的6小时考试给自己贴个标签,我想要纯粹的虚荣,我想要8万美表买了不戴,我想要星巴克打翻在真皮座椅,我想要被别人指着脑门挖苦现在硕士满大街了,关键还是看你个人能力。

眨眼到了12月,我开始暂停健身,防止身体受伤,我开始穿起秋裤,防止意外的感冒,就这样谨小慎微地到了平安夜,考试前夕,我在学校旁一间没窗的大床房里继续复习,我想住好点,但是他娘考研人太多了,能订到房谢天谢地,我很累但是睡不着,闭着眼睛等到天亮,四面八方的考生行尸走肉般慢慢汇集成人流,眼里是疲乏与冷漠,站在风里苦等考场开放,进了考场,我想放松心态,但是那种压迫感太强了,所有人都像有着苦衷般继续翻看教材与错题集,即便到了开考前15分钟,狭窄的走道里依然驻留着大量考生最后看一眼。

屁股坐热后,我观察了下,弃考率确实有10%以上,开考的瞬间我遭遇了巨大挫折,桌子是连体的,坐在我旁边的女生写字力道之大,让桌面持续振动着…更让我惶恐的,数学第一道题我就不会做,我想第一道不是送分题吗,我怎么可能不会,我不信邪,愣是算了5分钟无果,太恐怖了,我开始先写作文,选择题还能瞎猜,作文来不及写等于死球,结果很不幸,时代下沙了,2021年的管理类数学是过去10年最怪的题型,25道题我估计做对10道,逻辑有一半的题目来不及看,走出考场后我甚至想放弃下午的考试。

抱着捧捧场的心态,我还是参加了下午的英语考试,妈呀,太简单了,少儿英语吗,做完后我还在感慨,要是上午能正常发挥就好了,考完后人都木了,照样上班上班,这茬就算过了,再也不想考试了。

到了今年2月,成绩公布了,我一查170分,去年国家线是170分,今年全线普涨是共识,差一口气就能上岸了,我心如刀绞。

一眨眼到了3月,国家线公布了,不出所料,普涨,但,考试之神降临了,工商管理持平,我好像又有戏了。

上财公布录取名单时,我一筛,500多号人中,我倒数第16名,太险了,我只能感慨,太险了。

以上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
  • Ruozai1110 reply

    Good for you!

  • 米卢 reply

    真有意思!从此就是硕人了

  • 「啊?我啊,我就是某某日本帝国大学硕士」

    辛苦了辛苦了!太牛B了!凡是工作了之后还能学习的都是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