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最好的告别》


这本书去年被很多知识分子推荐过,作者是一名医生,通过亲历的临终案例以及实证的科研结果,向读者解释了关于衰老、死亡的事实。
我之前对于死亡与衰老的认知来自于送走家里的老人,我没经历过衰老,所以我不害怕,也不知道怕什么,只觉得压抑,感觉病房空气中弥漫着致命的病菌,老人如同石像睁眼,吃力地看看我,我的脑子里只有两个概念,有救或者没救,即使没救,家里人也会坦然地告诉我,接下来就看老人的状态了,因为爱,我有种愚蠢的信念觉得明天会更好,与此同时,我不觉得老人是个有尊严的人,而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中显然包含了痛苦,但我不知道有多痛苦,我只是自私地希望他们能活下去,没有考虑过此时此刻他们在想什么,即使很大程度上,老人也没有主张,他们笃信事已至此,听天由命。
看完<最好的告别>,我害怕极了,光是读到「一个60岁健康人的视网膜接收到的光线也只是一个20岁年轻人的1/3」就涌上一阵沮丧,更不提关于濒死状态的描述,阅读体验太真实以至于产生情绪上的不适。一个人疾病缠身、狼狈不堪,尊严与体面消耗殆尽,水汽蒸发般一点点失去向世界反馈的心气,与其说死亡是个结果,不如说是一个受辱的过程,所有想当然的、一死了之的帅气念头,也会变得难以抉择。

这本书的结构差不多是这样的:
1.衰老是怎么一回事,你想象中的衰老绝对有问题。
2.世界养老发展史(这部分比较无聊,可以选择性跳过)
3.临终护理,横竖都是死,怎样死得没那么痛苦
4.贯穿全书的思考:医生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挺遗憾没能早点看过这本书,对于死亡的本能抵触很容易加剧原本可以缓解的痛苦,作者的写作风格给我一种微妙的感觉,就是看清事物比相信事物更重要,即使「相信」是精神力量的来源,但「看清」能让无数的取舍变得轻松些,这种体悟很不感性,像是自己给自己开了一剂药来治疗不快乐。

以上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