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群居的艺术》

辉格的另一部写作难度奇大的作品,顾名思义,总结了人类社会的世界图景,前言是本书唯一能感受到作者有血有肉的部分,正文洋洋洒洒全都是强观点的输出,我能享受这种思辨性极强的观点总结,但从作文角度来看,每篇文章的段落衔接很是生涩,导致出现一种疑似堆砌知识的尴尬,不过瑕不掩瑜,本质上是好书,值得陷入生活困境的普通人以宏观角度审视「我们从哪里来」「我都造了什么孽」。
前言中,辉格也回答了键盘侠们对于他的质疑:

描绘一幅世界图景,这听起来是件令人生畏的任务然而在我看来,拒绝它并不是一种谦逊,而只是心智上的顽固或懒惰,因为我们既然能够作为一种波普式造物(Popperian Creatures)而存在并行动于这个世界之中就必定已经各自拥有了一幅属于自己的图景—无论多么粗略、模糊和残缺,只是通常人们都懒得加以审视和表述,或者不愿将其祖露在阳光下,接受理性的批判。
 
所以我只是不想让自己在这一点上过于懒惰而已当然,这也可以视为一个借口,用来回答对我写作方式的一种常见批评:你竟然可以毫无羞耻地跨越如此多学科,谈论如此庞杂广泛的话题,其中任何一个都不是你的专业,如果只是转述或科普也就算了,竟然还处处夹带自己的私货,却没有做过任何实证研究,请问这么厚的脸皮是怎么磨出来的?

自从为自己戴上“哲学家”这顶安全帽之后,我就有能力抵御这种抨击了:和俗人一样,哲学家历来享有无视专业边界和免于实证研究的特权,一个领域一旦专业化之后,便大可以从哲学中分离出去,人人都有且必须有一个世界图景,哲学家只是在维护这一图景上特别勤快一点,时时审查和调整它,以便容纳和组织不断涌入的新经验,并且愿意多花些工夫将它描绘出来,与人分享。

刚才我说到这本书有缓解困境的功效其实有点邪门,小时候我常常思考地球之外,宇宙到底是什么,这是无解也容易让小朋友消沉的思考,不过像本书,从人类学与社会学的角度,回顾人类群居历史,这种有迹可循又身在其中的参与感是很微妙的,我们意识到自己所处的体制与环境经历了漫长的迭代与优化,而自己所面临的棘手问题,相较以往不是致命性的,信息闭塞、部落惩罚、长途漫漫,因为这些古老因素而绝望致死的人类比我们倒霉太多,所以当下的我们渺小又幸运,还在等什么,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添砖加瓦吧!

以上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