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绿皮书》


《绿皮书》讲了美国60年代,种族歧视尚未消弥(南方还是种植园黑奴那套),一个意大利移民给一个黑人音乐家当司机,一路南巡遭遇差别对待的故事,GREEN BOOK即是针对黑人南下的生存指南。
情节无非是白人一开始不乐意,随后从了,一路上因为音乐与互动产生了深厚友谊,当下歧视的大环境依旧,但彼此消除了某些陈见。
按照套路来说,故事应该是音乐化解干戈,但是,屁,本片是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南方的白人始终把黑人当猴,舞台上片刻的华彩无法换取起码的尊重。最后两人的情绪爆发,白人觉得「你就是个装逼犯,我活得比你还黑人」,黑人歇斯底里「你懂个屁,我既不能融入黑人社群,也不能踏进白人阶级,我除了现在这样,还能怎么办?」。
所以你看,这片的切入角度很刁钻,编剧试图展示的,不是「黑白大团圆」更不是「音乐救世界」,而是「一个优秀的人,凭什么不能获得选择生活的权利?」,换个视角解读司机,他不过是意大利移民,好不到哪里去,为啥他能像黑人一样讨生活,又能像白人一样登堂入室,就因为他的肤色?
影片的巧妙之处,在于耐心打磨了司机这个角色,他歧视黑人(丢掉黑人用过的餐具)但保持文明、他看棒球、他信仰上帝、他在街区小有名气——别人提到他,觉得他是个能来事的聪明人,如此一个多元性的角色,我们管他叫「美国人」,而黑哥哥也是美国人,凭什么他只能义无反顾当个音乐家?
这种于无声处的铺垫,使得接二连三的歧视显得尤其难以理喻。最后黑人主角的自我救赎过程也处理得很妙,他消除了对于自己偏见——某种意义上他一直在歧视别人,于是他先融入GREEN BOOK上的一个黑人酒馆大玩爵士(接纳黑人身份),接着融入意大利家庭参加过年派对(接纳底层生活),这两个「融入」不正是美国精神的最好写照吗?

以上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