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好好说话2》

亚马逊打折8.99元购入读毕,这是一本将谈判技巧日常化、教你讲人话的书,适合大学生、社交苦手阅读,如果平时交流时,脑袋里一滩浆糊,互相扯皮时原地短路,读读本书未尝不可。

我发现日常沟通的尴尬源头有两种,一是「由着性子」,二是「身份顾虑」,前者表达时,仅考虑是否直叙胸臆,说出去就完事了,像大便一样,甚至松了口气,根本没有设想聆听者处于怎样一种立场,是否留有余地将对话推向一个双赢的结果,例如亲戚问话、情侣吃醋;后者简单了,因为阶级、利益,只能说着符合自身角色的「台词」,例如领导问话、产品推销。

好好说话的要义,说来也怪,最重要的不是把话讲明白(人类并非字字吸收的录音机),而是暗自练习一种意识——眼前这个人,就当下而言,不得不对他说话,他不是你的至亲,不能张口就来,接下来你说的话,必须作用在他的思维或情绪上,不然就是一句废话。

笔记本
好好说话2:简单有效的高情商沟通术
马薇薇
Citation (芝加哥风格): 马薇薇. 好好说话2:简单有效的高情商沟通术.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Kindle edition.
Chapter 01 改变影响他人决策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用“选择”降低对方的抵触情绪 > 位置 235
很多有经验的“老江湖”,尤其是厉害的销售人员,都很喜欢使用这个技巧。利用一个关键句式“您可以……也可以……”在实际上不提供新选项的前提下,营造一种“有选择的感觉”,降低对方的抵触情绪。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用“选择”降低对方的抵触情绪 > 位置 247
再举个例子,催朋友还钱的时候,如果既不想伤感情,又希望能提醒对方还钱,也可以参考这个说话技巧。你可以说:“上次你跟我借的钱,如果有困难,也可以一次还一点,慢慢来没关系。当然,如果你最近手头没那么紧,那一次还我是最好了,你觉得呢?”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用“选择”降低对方的抵触情绪 > 位置 251
想改变他人,就必须首先意识到,只有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人们才会乐于改变。否则,即使对方被迫接受你的观点,内心也仍然会有抵触和反弹。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用“选择”降低对方的抵触情绪 > 位置 302
更好的说法:“我确实很喜欢这件,也很想在你家买,不过有一些店卖得更便宜,让我很犹豫,该怎么办呢?”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用“选择”降低对方的抵触情绪 > 位置 331
甜咸比里的“甜”,不是只要嘴巴甜,不管怎样说他好话都没错。甜咸比的甜,必须强调的是你的意愿、你的喜爱、你的心情,而不是真的具体到去称赞产品有某种优点。所以你可以说:“我特别喜欢你们”“在你们这儿买东西比较愉快”“跟你们做生意比较舒服”。但是,不要轻易称赞对方的产品好。比如,你说“你们家衣服的料子真是特别好,不过其他店卖得更便宜,该怎么办呢?”这就是错误的用法,因为你既然明知他们家的料子好,那也应该知道为什么会比较贵,又有什么好讨价还价的呢?所以,称赞产品,反而会有反效果。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用“选择”降低对方的抵触情绪 > 位置 359
当我们试图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心里想的往往都不是收益,而是这次尝试的成本。此时,你煞有介事地强调对这件事的期待,就等于在对方心里增加了砝码。压力越大,主控权越低,对方反而越不敢尝试。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信任是影响力的垫脚石 > 位置 440
很多时候,你的话之所以不能说服对方,是因为对方觉得你根本没能体会他的难处。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否认对方的感受”——对方觉得贵,你说其实不算贵;对方觉得麻烦,你说其实不麻烦。这都是在指责对方:“你不该有这种感觉。”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信任是影响力的垫脚石 > 位置 445
你需要知道一个小技巧:销售员常用的三个“ F”。第一个 F,是“ Feel”,“感觉”的意思。也就是说,要改变对方,你不能急于否定,反而得先承认“对方的感觉是真的”,主动向他靠近一步。这会降低对方的防卫心理,让他觉得你是有诚意要跟他沟通的。第二个 F,是“ Felt”,“感觉过”的意思。说完对方的感觉是真的,要再往前走一步,说你“体验过同样的感觉”,让对方相信你跟他在同一条船上,这样你跟他的关系就会更近一步了。第三个 F,是“ Found”,“发现”的意思。当对方开始信任你,觉得你跟他站在同一边,是真心了解他的感受的,这时候你再话锋一转,去谈你现在发现的新感受、新体会,对方也就容易被你说动了。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信任是影响力的垫脚石 > 位置 490
人是很有趣的,比起一个“全效型”的产品,我们通常更喜欢“特点型”的产品。比起一个“什么都好”的东西,我们通常更倾向于选择“更符合我需求”的东西。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信任是影响力的垫脚石 > 位置 493
聪明的店家都会使用一个小技巧——差不多的两款护肤品,他们会把一款放到美白专区,另一款放到保湿专区。即使两款的功效差别不大,但商家就是要故意营造一种区别感。有不同需求的人,就都会觉得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信任是影响力的垫脚石 > 位置 578
你想推荐某个同事,但又怕他以后表现不如预期,到时候反而搞得自己责任很大,对大家不好意思。这时候,你就可以说:“虽然我跟他合作的次数不算多,但在那几次经验中,他都表现得很有领导力,如果他这次也能发挥同样的实力,我觉得他就非常适合这个工作!”这样一来,不仅听起来中肯,对方工作如果效果不佳,那你的压力也不用这么大,毕竟是因为他的表现不如以往了,而不是你的推荐夸大其词。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信任是影响力的垫脚石 > 位置 582
总之,用自己的经验,作为评论的基础,主动限定评价的适用范围。这样做,既可以避免自己承担无限的责任,也可以增加你这番话的可信度,更能让别人觉得你是个靠谱的人,可谓一举三得。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信任是影响力的垫脚石 > 位置 613
当你想推动一件事情落实的时候,不要让人去想“做不做”,而是要让人去想“如果做这件事,会有怎样的细节”。对细节的想象,可以帮助落实一件事。在讨论细节的过程中,人们好像立刻就“参与”了进去,那么这件事就不再遥不可及,而是一下子拉到了我们面前。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引导他人思考的六种策略 > 位置 633
常见的说法:“隔壁的 × ×是不是又考了第一名?我听说他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功课写完,他这么优秀,你能不能多学学人家啊?”更好的说法:“你是不是有个同学叫 × ×?家长会上,他妈妈抱怨了好久,说他作业都乱写一通,让他妈妈这么操心,实在是太不应该了。幸好你不一样,玩归玩,至少还会把功课好好完成,让我不用那么担心,对不对?”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引导他人思考的六种策略 > 位置 654
通常的讲法是:“人家 × ×的男朋友经常带她出去玩!你呢?你的世界里只有打游戏!”而更好的说法应该是:“我听说, × ×一点都不在意女朋友的感受,一天到晚都在跟各路狐朋狗友厮混,完全不留时间给他女朋友,幸好你不一样。我的闺密都说你是个很体贴的男朋友,我做什么你都会陪我的,对不对?”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引导他人思考的六种策略 > 位置 658
反向激将法”是靠赞美目标对象,贬低他的对手,来激发目标对象的自豪感,让他为了“维护自豪”而努力。这样既能维护你们双方的感情,又能让对方产生由内而外的驱动力。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引导他人思考的六种策略 > 位置 696
如果你想加强对方对于产品好的印象,你可以利用“正面检验策略”的技巧,这么说:“请问,您比较中意这支唇膏哪一点呢?”这个提问方向就是“喜欢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引导他人思考的六种策略 > 位置 716
我看闺密的皮肤状况不太好,就建议她要及时保养,可是她却觉得我是小题大做。怎么说才能让别人认同我呢?常见的说法:“你的皮肤很干燥,毛孔也有点粗大,再不好好保养,等老了就来不及了。”更好的说法:“跟前几年相比,你觉得你的皮肤变得更好了吗?”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引导他人思考的六种策略 > 位置 731
第二种,也是里根当年在进行电视辩论时的说法:“各位,你过得比四年前更好吗?你觉得经济比四年前改善了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投给民主党吧;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那你还有其他选择。”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引导他人思考的六种策略 > 位置 735
你是不是有一个小疑问:万一大家觉得,现在的确过得比四年前更好了,岂不是弄巧成拙吗?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因为大多数人回忆起过去,都会觉得比现在更美好。英文有个说法,叫“过去的好时光”( Good old days),说的就是这个现象。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引导他人思考的六种策略 > 位置 749
一般情况下,无论男女,我们都会觉得自己的皮肤状况没有几年前好,这个时候再给你的闺密提护肤建议,她也会更听得进去,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引导他人思考的六种策略 > 位置 754
这个说法的重点在于,你要预先想清楚,对方最可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然后再让对方“自己”去得出个结论。如果不是很确定,就不要这样提问。比如说,对于一个正春风得意,觉得自己总算时来运转的人,里根这套提问就不好用了。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引导他人思考的六种策略 > 位置 768
一个犹豫不决的人,他真正遇到的问题,不在于 A跟 B本质的好坏,而在于这个人“无法自我说服”。他选 A也好,选 B也好,选来选去他都无法说服自己“这个是最好的”。因为害怕后悔,所以才会纠结。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引导他人思考的六种策略 > 位置 771
你反倒可以利用“反悔”这件事,帮对方找出心中真正想要的东西,让他能够做出决定。有个小技巧,叫作“假装抛硬币”。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引导他人思考的六种策略 > 位置 779
结果是正面,也就是选 A,此时对方可能有两种反应。第一种反应,对方很爽快地说:“好,我知道了,我会去拒绝 B,跟 A在一起!”这种反应当然最好,因为他已经做出了决定。可是,更微妙的反应是第二种,也就是看到硬币是正面,当下他就迟疑了,甚至有点伤心,他有可能会说:“可是……这样真的好吗……会不会有点太草率了……那个 B……各方面条件真的很难得啊……”此时的反悔,其实就是一种决定。因为这就表明对方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把天平向 B倾斜。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引导他人思考的六种策略 > 位置 787
相反,如果那一瞬间,对方突然想反悔,这种想反悔的感觉,就会牢牢地盘踞在对方脑海中,就算让他再去做选择,他都忘不了当时那种“想反悔”的感觉。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引导他人思考的六种策略 > 位置 793
我们抛硬币的目的不是真的要帮对方做决定,而是帮助对方明确自己的心意,自己说服自己。毕竟,与实际遇到的不顺利相比,“错过”才是最让我们心有不甘的。只可惜,很多时候后悔都是在事后。就算到时候想要重新选择,往往也都是“悔不当初”了。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引导他人思考的六种策略 > 位置 804
这个游戏也可以自己跟自己玩:当你陷入犹豫不决的时候,比如选择找工作还是继续深造,你可以抛一枚硬币,然后留意自己在看到正反面的时候,第一时间冒出来的是什么念头。是接受还是想要反悔?反悔的冲动有多强?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引导他人思考的六种策略 > 位置 815
更好的说法:“有健身的想法,就说明您一定是个积极并且愿意做出改变的人,对吧?我知道坚持健身不容易,很多人都不愿意跨出自己的舒适圈,那您愿意吗?”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引导他人思考的六种策略 > 位置 822
很多时候,别人拒绝,并不是因为产品不够好,而只是因为成本太高。在这种状况下,再怎么强调外在的好处,效果都不明显。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引导他人思考的六种策略 > 位置 824
第二种说法的高明之处,在于它跳脱了外在的利弊,去诉诸对方内在的诱因,利用了人的“自我一致性”进行说服。对一个人来说,如果他肯承认自己拥有某种“人设”,那他就会尽量去维护这个人设,以确保他在任何时候都能尽量维持一致,贯彻这个人设。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引导他人思考的六种策略 > 位置 865
美国的销售大师哈里· J.弗莱德曼( Harry J. Friedman)总结出一种“特色反问法”,用以把产品的优点植入对方心中。这个“特色反问法”的诀窍,就是一句话里要包括三个要素:特色、价值、反问。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引导他人思考的六种策略 > 位置 868
(1)特色:“这部手机有前后 2000万像素”。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引导他人思考的六种策略 > 位置 871
(2)价值:“拍照特别好看!”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引导他人思考的六种策略 > 位置 874
(3)反问:“现在手机功能都差不多,挑手机不就该挑拍照功能强的吗?”
Chapter 02 化解克服无言困境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避开冲突危险区 > 位置 911
很多时候你说的话本身是对的,但是因为你的身份地位不对,所以听起来会很刺耳,让人觉得不舒服。就好比父母催婚,你的“人设”是子女,要体谅父母的心情。可是,如果你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觉得结婚生孩子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情,趁年轻拼事业才是正途,当然就会让父母觉得,你根本没拿他们当回事。这才是他们会难过的真正原因。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避开冲突危险区 > 位置 921
在明知道人设不对,又必须为自己辩护的时候,怎样才能既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又降低了对方的反感呢?你可以用一句很简单的话作为开场白:“我知道,这话不该我说。”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避开冲突危险区 > 位置 931
比如你可以这样说:“老大,我知道这话轮不到我说,但是客观地看, KPI定得这么高,有些同事会觉得,反正达不到,干脆就破罐子破摔了。您看能不能调整一下呢?”这样说,才不会显得像在对领导指手画脚。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避开冲突危险区 > 位置 966
你只需要指出对立双方各自的合理性,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其实是分别从不同的定义得出不同的结论。那么,看似对立的观点,也就有了避免冲突的可能。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尴尬是困境也是出口 > 位置 1138
如果你不喜欢自己身上的某个标签,那就别等贴上来之后再撕,而是要在别人给你贴标签之前,让对方产生“这个标签真的适用吗”这样的怀疑。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尴尬是困境也是出口 > 位置 1187
可是,如果你的回应是:“没什么啦,我就是下了点笨功夫而已。”对方最多说一句“那是你谦虚”,几乎不可能接着加码。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尴尬是困境也是出口 > 位置 1206
总之,不管人家夸的是你孩子还是你,诀窍就是顺着对方的话讲下去,但是少说先天的天赋,多说后天的努力。这样一来,既不用否定对方,又不用否定自己,更不会让人觉得你得意扬扬、自我膨胀,可谓一举三得。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尴尬是困境也是出口 > 位置 1249
你要知道,越是难过,越不要用言语暴力逼对方屈服。因为敌意只能激发敌意,求助才能收获善意。即使你有非常强烈地阻止对方继续说下去的冲动,也不能抓狂,而是要照顾对方的感受,用他易于接受的方式,表达你的要求。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尴尬是困境也是出口 > 位置 1253
所以,你可以说:“请你别说这个了,我会难受的。”或者也可以用更软的语气说:“拜托啦,别提这个了,我心里不太舒服。”这不是命令,而是请求。对于无意中伤害你的人来说,请求一定比命令更有效。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尴尬是困境也是出口 > 位置 1271
更好的说法:“我任职的公司,有些业务可能会跟您合作,想跟您分享交流一下,可不可以请问您的联系方式呢?”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尴尬是困境也是出口 > 位置 1290
关键不是你事实上能帮到对方什么,而是你有没有这个心意。谁都不喜欢“伸手党”,你能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对等的交流对象,你所崇拜的人才能重视你,愿意跟你多联系。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尴尬是困境也是出口 > 位置 1292
在“能不能留个联系方式”这句话的前后,一定要附带一句“我能为您做些什么”,这样才显得有诚意。即使只是简单的一句“以后还有些问题想向您请教,能不能留个联系方式?如果您想了解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什么,也可以随时跟我聊啊”,也会大大提高你“套瓷”成功的概率。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尴尬是困境也是出口 > 位置 1297
有时候,对方当场拒绝加你微信,未必是不想理你,而是因为朋友圈会暴露许多生活隐私。如果对方无法确认你的企图、来历,当然不能贸然答应。所以,你可以从不那么隐私的联系方式入手,比如第一步先要电子邮箱,这种比较公开的联系方式,对方不太可能不给你。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尴尬是困境也是出口 > 位置 1299
更有意思的是,你既然是当面要到的电子邮箱,所以当你通过这种方式联系对方时,他也不太可能不理你。而利用这种方式,有两三轮信息往来之后,再要微信,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甚至对方还有可能直接回应你:“现在很少用邮箱了,不如直接加个微信吧!”那你不就一步到位了吗?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尴尬是困境也是出口 > 位置 1315
我最近常常需要跟老板单独出差,但每次我都觉得很尴尬,不知道该聊什么。老板也感觉到我很拘谨,要我放松一点,把他当朋友看,这反而让我更紧张了。我到底该怎样跟老板自然地相处呢?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尴尬是困境也是出口 > 位置 1318
更好的说法:“老板,我刚出社会,有些事实在不懂。不知道能不能请教老板,像 × × × ×一类的事情,换成是您,会怎么应对呢?”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尴尬是困境也是出口 > 位置 1323
其实,当老板跟你说“放松一点,拿我当朋友就好”的时候,他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呢?是真心想交你这个朋友吗?当然不是!如果真是这样,他大可以平时多关心你,或者是在工作之余多带你去见世面,不用等到气氛这么紧张的时候,才说这种话。事实上,老板之所以会这么说,潜台词是在责怪你让他觉得不舒服。一方面,没人喜欢气氛这么僵;另一方面,老板也想展现出平易近人的形象,而你太拘谨,其实就是不买这个账。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尴尬是困境也是出口 > 位置 1332
有一类话题是永远有得聊,而且绝对不会出问题的,那就是“请教问题”。要知道,即使是私下跟老板聊天,你们依然是上下级的关系,所以,你挑的话题就应该符合下对上的人设。而“请教”,是最应景的。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尴尬是困境也是出口 > 位置 1337
比如你可以提问:“老板,工作以后,总有朋友会来跟我借钱,这让我很困扰,是您的话,会怎么应对呢?”这时候,老板就可以分享他的经验来开导你,甚至日后还可以拿这件事开你玩笑。总之,不管老板怎么答,也不管你到底有没有觉得受用,你跟老板的关系,肯定会因此热络起来。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尴尬是困境也是出口 > 位置 1340
当地位比你高的人分享个人故事的时候,气氛再好,你也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反过来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或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细致地追问对方没主动提到的事情。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尴尬是困境也是出口 > 位置 1370
具体来说,要感动对方,一种做法,是讲一些专属于你们两个人,回想起来就会觉得很开心的记忆。比如初次相见的情景、你第一次感觉到心动的时刻、一起经历的重要事件。又或者是在哪个瞬间,你决定了要携手这个人踏上红毯。这些细节,甚至不需要在别人看起来有多浪漫,只要能让对方想到的时候会心一笑,回忆起感情中美好的那一面,就已经非常成功了。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道歉的方式比道歉更重要 > 位置 1412
第一个误区,是硬要在道歉最后加上一句“尾巴”,让道歉听起来比较轻松。比如在表达歉意之后,劝对方“别生气啦”之类的。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道歉的方式比道歉更重要 > 位置 1415
第二个误区,是在道歉的时候,加上了“前提”。比如“如果你觉得不舒服,那我可以跟你道歉”,这个逻辑听上去好像没什么问题,毕竟对方的“不舒服”,是你道歉的直接原因。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道歉的方式比道歉更重要 > 位置 1419
第三个误区最严重,是在道歉时还要加上“但是”,试图为自己开脱。最常见的情况,是说完抱歉之后再加一句“(但是)我不是故意的”。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道歉的方式比道歉更重要 > 位置 1427
美国的沟通专家约翰·卡多( John Kador)指出:“对不起”之所以会有力量,其实不在话怎么说,也不在内心怎么想,而是在于你是否充分展现出“羞耻感”( Shame)。羞耻感展现得越多,道歉就越有力量。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道歉的方式比道歉更重要 > 位置 1437
就算真的事出有因,你也不要急着辩解,等对方气消之后,你可以再好好解释。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道歉的方式比道歉更重要 > 位置 1440
就算老板没问起,隔几天再跟老板抱怨,堵车曾经害你迟到,也比当下跟老板顶嘴更聪明。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道歉的方式比道歉更重要 > 位置 1442
这里要注意的是,道歉的内容虽然要简洁明了,但是话说出口的时候,不要太流利、太大方,这样反而会显得像是排练过的,减损道歉的真诚感。因为谁都知道,真正被歉意和羞耻感折磨着的人,说话会有不由自主的停顿、磕巴、词不达意。要记住,愧疚的表情、行为和语气,比精彩的内容更能换取谅解。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道歉的方式比道歉更重要 > 位置 1469
要知道,道歉,永远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就算在这件事上对方也有错,也得对方自己去体会,你不能说。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道歉的方式比道歉更重要 > 位置 1472
你要再进一步想想,“胆怯”背后,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机制呢?归根结底,这是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自保心态,是一种自私。而说谎这件事,对方最能接受的动机,正是你的“私心”。所以,为自己自私的动机道歉,而不是为“撒谎”这个手段本身道歉。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道歉的方式比道歉更重要 > 位置 1475
你的伴侣太强势,以致你经常会觉得不得不用谎言化解冲突。而当谎言被揭穿的时候,你可以这样道歉:“对不起,之前是我没有勇气跟你说实话,我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了图方便,所以说了谎。对不起,以后有任何问题,我都会跟你一起面对。”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道歉的方式比道歉更重要 > 位置 1518
面对失信于人的既成事实,如果“许诺补偿”效果并不好,又该怎么办呢?有一种更好的做法——用“惊喜”取代“承诺”,也就是靠意外之喜去补偿对方。
Chapter 03 提升强化语言效率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破除困境的观念升级包 > 位置 1566
当你自己或者身边的人遇到困境的时候,有两个常见的误区。一是完全拒绝承认客观事实,一味地打鸡血灌鸡汤;二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现实,做出“要么忍要么滚”的极端判断。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破除困境的观念升级包 > 位置 1568
其实,正确的做法是介于二者之间的,那就是先问自己:面对既定事实,可以怎样调整主观的视角?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破除困境的观念升级包 > 位置 1571
要知道,说话方式能够引导人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有时候,不是你怎么想就怎么说,而是你怎么说话,决定了你接下来会怎样去想,怎么去做。客观条件虽然有诸多限制,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是木偶,不是完全被动的“对象”。即使困难再大,你也能尽量选择那些“能动性的话语”。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破除困境的观念升级包 > 位置 1578
比如:“老板给了你三倍的工作,你该怎样让他意识到,这是不合理的呢?”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破除困境的观念升级包 > 位置 1579
或者说:“如果你觉得这个工作量你能承受得住,那么接下来,怎样利用这个筹码,跟老板谈加薪呢?”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破除困境的观念升级包 > 位置 1580
这样的说话方式,就是所谓“能动性的话语”。它与被动性的话语有个根本区别,就是不去猜测“结果是什么”,而是去思考“应该怎么做”。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破除困境的观念升级包 > 位置 1619
你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痛苦,而且一时走不出来,这很正常。不过你可以认真想一想,两年后、五年后、十年后,你现在这段经历,会对你有什么样的帮助呢?”这种说法的好处在于,首先,它承认对方现在的痛苦是合理的,不造成额外的压力;其次,它把对方从当下的感觉,引向未来的预期,而且是从“对自己有什么帮助”这个角度去想问题。而只要这样一想,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成长”“成熟”“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之类的好处。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破除困境的观念升级包 > 位置 1630
人们面对痛苦的时候,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太纠结于眼前所受到的伤害。可是人生很长,如果我们把时间轴放大,往往就会发现,现在伤害作为一种经验,日后是可以对你有所帮助的。请相信,只要愿意这样去看待问题,大多数痛苦,都可以让人学到东西。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破除困境的观念升级包 > 位置 1669
当我们想吐槽一个对象的时候,都希望表现出客观的样子。但越是这样,就越是不能情绪激烈地直接下结论,因为情绪只不过是你的感受,而你的感受,对于他人来说是没有信息量的。所以,你应该克制这种“无我”的叙事习惯,以“有我”的视角,给他人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让他们自己去得出结论。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破除困境的观念升级包 > 位置 1686
常见的说法:“你的作息太不规律了,非常影响我休息,能不能拜托你早点睡呢?”更好的说法:“我跟你的生活习惯很不一样,该怎么想办法互相配合跟调整呢?”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破除困境的观念升级包 > 位置 1690
“标签”跟“对错”,往往是阻碍沟通最大的绊脚石。因为你一旦开始在意标签跟对错,事情就会陷入非黑即白的冲突之中。既然你非要争个输赢,也就不太可能达成沟通的效果。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破除困境的观念升级包 > 位置 1724
“喜欢”的反面未必是“不喜欢”,很可能只是“不了解”。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1秒抓住别人的注意力 > 位置 1829
而且最关键的是,从认知规律来说,没有任何人,能够从细节出发,快速搭建起一个整体的认知。就好比“盲人摸象”,就算你把细节拼凑在一起,别人也不一定知道你描述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1秒抓住别人的注意力 > 位置 1831
可是,如果你一开始就给出“基础模型”,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比如,你一开始就讲:我要策划的这个活动,是我们这个细分领域的“达沃斯论坛”。大家立刻就能明白,你是想建立一个长期的、有固定议程有主题的、基于会员准入体系的高端论坛。即使你在很多方面跟“达沃斯论坛”差得很远,至少也可以让大家先有个概念,然后再修修补补、逐渐细化。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1秒抓住别人的注意力 > 位置 1845
那么,怎样迅速建立投资人、制作人、导演、演员、服装师、美术设计等人的“共同想象”呢?《异形》的编剧,在介绍剧本的时候是这样说的:“什么是《异形》?就是太空版的《大白鲨》!”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1秒抓住别人的注意力 > 位置 1852
使用“基础模型”时,要特别注意,在别人理解了你想传达的大致观念之后,接下来就要强调细节上的区别。这样做,一来是突出你的新意,不跟原型混淆;二来也可以让对方的理解更为精准,避免先入为主的误解。比如,《异型》固然可以说是太空版的《大白鲨》,但是在跟美术设计谈怪物的造型时,一定要强调这毕竟是“太空版”,脑洞得开得更大才行。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1秒抓住别人的注意力 > 位置 1867
更好的说法:“这个方案很重要,请大家想象一下,你是个特别抠门的财务人员,从成本控制的角度,给这款产品提些意见。”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1秒抓住别人的注意力 > 位置 1871
毕竟每个事物都有很多层面,是复杂的整体,观察者如果没有身份意识,就不知道该选取什么角度、什么标准。而既然不知道应该“看哪里”,当然也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1秒抓住别人的注意力 > 位置 1896
任务交代完毕的时候,下属心里应该是“逗号”而非“句号”。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1秒抓住别人的注意力 > 位置 1903
更好的说法:“请你把发票交给财务部,至于报销的后续进度,到时候我就问你咯?”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1秒抓住别人的注意力 > 位置 1907
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在交代完任务之后,加一个疑问句式的“话尾巴”。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高效讨论决定沟通结果 > 位置 1990
因此,反驳对方的观点时,要特别小心。不要让对方觉得是“你这个人,在否定他这个人”,而要尽量显得像是“某个观点,在否定另外一个观点”。想做到这一点,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不要自己站在对方的对立面,而是要创造一个“稻草人”,引述别人的观点,来提出反对意见。这样一来,敌对情绪就会大大下降,就算还是有不满,那也是这个“稻草人”去承受。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高效讨论决定沟通结果 > 位置 2056
就算你完全不同意别人的意见,也可以用“有点意思”开头,然后再用“这让我想到……”把想说的话接上,不着痕迹地反驳对方。比如,在谈成本控制的时候,有人说要裁员,你非常反对这个思路,这时就可以说:“你这个想法有点意思,这让我想到,其实除了把人减少,把规模做大,也能让成本降低。”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高效讨论决定沟通结果 > 位置 2117
所以说,除非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常见提问,或者是解释专有名词,否则在给出建议的时候,不要表现得“不假思索”。最好是请对方给你一点时间思考,停顿一下再回答。这样做,表面上好像你反应比较慢,可是能够表现出你回答的诚意和对问题的深思熟虑。而且,这样说还可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对方就会开始期待,你会讲出怎样的答案。你回答的时候,他也会听得比较专心。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高效讨论决定沟通结果 > 位置 2135
这个原则,不只适用于表现专业上的可信度,甚至在微妙的情感关系里也有用。比如,你的另一半突然问你:“你爱我吗?”一般人都会告诉你,想都不要想,应该马上回答“爱!当然爱!”仿佛迟一秒都是罪过。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高效讨论决定沟通结果 > 位置 2138
更好的回答是,先深情地看着对方的眼睛,想一想再微笑着说:“嗯……我确定我是爱你的。”这个“停顿”的过程,代表你认真去想了,这就证明你不是为了“保命”才赶紧说“爱你”。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高效讨论决定沟通结果 > 位置 2169
具体做法的第一步,是用你自己更精练的语言重复一遍对原有提案的理解。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高效讨论决定沟通结果 > 位置 2172
第二步的做法,就是把你的“反驳”,包装成“确认一下”。确认的内容,是他之前没有想到的那些因素。比如,比起跟老板说“你这个提案成本上不合适”,以下这种说法让人听起来更舒服:“我确认一下,这个提案的成本没问题吧?”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高效讨论决定沟通结果 > 位置 2176
就以 VR提案为例,你可以这样回应:“我觉得拍 VR这个想法是很不错的,但首先我们得确认一下资金的来源是否有保障,然后还要确认一下市场方面是否有需要,所以得安排一次调研。”
Chapter 04 维护巩固自身利益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提要求不等于忍受尴尬 > 位置 2205
更好的说法:“教练,不好意思,我想问一下,如果我想试着换别的教练指导的话,你会不会介意呀?”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提要求不等于忍受尴尬 > 位置 2230
这时候,你就可以顺势说出自己之前的顾虑了:“那太好了,我还担心你会介意这种事呢!是我多虑了。”你越是这样说,对方就越要展现出“一点都不介意”的样子,甚至会主动来缓解你的紧张和压力。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提要求不等于忍受尴尬 > 位置 2239
很多事情,对方介不介意都在两可之间。只要你表现出“考虑到你可能会介意”这个态度,对方反而就不会介意了,或是至少不会直接表现出介意。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提要求不等于忍受尴尬 > 位置 2273
你可以这样说:“我好喜欢跟你聊天,我每天都会等你打电话过来!”这样对方就会知道,单单只是网上聊几句是不够的,你想要的是每天都通电话。更重要的是,这种讲法是在说“如果你做了,我会好开心!”用正面的情绪去驱动对方,那么他自然不会觉得是被要求的,因此也就不会觉得你太强势。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提要求不等于忍受尴尬 > 位置 2322
因此,相较“谢谢你!让你破费了”,一句“哇!这个东西我想要好久了!好开心”会让送礼的人更满足、更有成就感。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提要求不等于忍受尴尬 > 位置 2336
如果礼物本身并没有让你开心,也不用伪装。因为你仍然可以针对他的心意,来表达自己的开心。比如说,对方送的生日礼物,你实在挑不出哪里值得夸,也可以说:“没想到你还记得我的生日,我真的好开心!”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提要求不等于忍受尴尬 > 位置 2347
更好的说法:“那我先帮您上菜,甜品单先放这儿,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告诉我。”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提要求不等于忍受尴尬 > 位置 2354
因为他知道,客人刚刚点完餐还不知道要不要吃甜点,这个时候“ No”其实表示“停一停,让我想想”。而你其实已经把“有一份好的甜点在等着”这个念头植入他心里,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提要求不等于忍受尴尬 > 位置 2357
一个好的谈判专家,从来都不会害怕别人说“ No”,他们会把这理解为“暂停”而非拒绝。谈判并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眼里有别人才能有自己 > 位置 2390
擅长谈判的人有一项必备素质,就是能够在看起来不可撼动的“刚性”立场里,找到那些“弹性”的因素。从既有的条件、筹码中发现越多“弹性”,谈判的空间就越大。在谈判学里,有一个非常核心的观念——“拆议题”,也就是把原有的议题,细分拆解成各个步骤,从中发现可以弹性处理的空间。学会了这项技能,就不会轻易陷入僵局,从而和对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眼里有别人才能有自己 > 位置 2409
正是因为双方重视的议题不一样,所以只要把原本的议题拆解开来,就很可能会找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方案。这里的关键就是“把大议题拆小”,拆解出小议题之后你才能发现,哪些事情是你在意,但对方不在意,可以由对方让步的;又有哪些事情是你不在意,对方比较在意,所以应该由你让步的。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眼里有别人才能有自己 > 位置 2457
这个维权技巧的关键,就是把争论的焦点,锁定在商家的“标准”上。因为这是他们的标准,不是你的感觉,所以他不会来跟你吵你的感觉准不准;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眼里有别人才能有自己 > 位置 2511
更好的说法:“没什么,下次我也要麻烦你。”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眼里有别人才能有自己 > 位置 2522
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弗林( Frank Flynn)曾经专门研究过受到帮助者的心态。他发现,如果提供帮助的人在施以援手之后,立刻强调这是一段互惠的关系,那么这些受到帮助的人会觉得自己更受尊重。结果是,他们不但表现出了更强烈的感激之情,而且也让彼此的关系更加亲密。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学会拒绝才能掌握主动权 > 位置 2555
更好的说法:“没问题老板!可是您看,我手上已经有这么多活儿了,要保证工作质量和进度的话,我希望您派给我两个帮手,可以吗?”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学会拒绝才能掌握主动权 > 位置 2570
比如说,老板紧急交给你一项任务,规定必须三天之内完成。这时候,你就可以借机跟老板置换“时间资源”,一边表态说你很乐意临危受命,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工作质量,势必需要推延其他任务的截止时间,请老板批准。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学会拒绝才能掌握主动权 > 位置 2659
“无福消受”这个说法很妙,意思是:“你送的礼物很棒,但是我配不上,硬要塞给我,一定会造成困扰,你也不希望这样吧?”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学会拒绝才能掌握主动权 > 位置 2675
更好的说法:“可以啊,那你下次要请我吃什么呢?请我吃法国大餐吗?”或是:“今天吃这么点东西就叫我请客,太不给我面子了!不请!”
Chapter 05 拉近促进人际关系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会聊天”不靠信息,靠情绪 > 位置 2796
比如,你看到朋友最近情绪不佳,但又不是很确定他愿不愿意跟你说心事,你就可以用“我不会打听,但乐于倾听”这种投石问路的技巧,表示关心:“看你最近好像心情不是很好,我不会问你发生了什么,但如果你想找人聊天,我随时愿意当听众。”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会聊天”不靠信息,靠情绪 > 位置 2812
日本著名的节目制作人美浓部达宏曾经提到过,如果想要跟任何人都有话聊,有五种话题可供选择,刚好堆成了一座“能够引起共鸣的话题金字塔”。从最低层到最高层依次是“家庭”“学校”“饮食”“工作”和“艺术”(泛指音乐、影视、书籍、绘画等各类作品)。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会聊天”不靠信息,靠情绪 > 位置 2834
总的来说,结合聊天的“话题金字塔”以及“负面优先效应”,较容易引起共鸣同时也让话题具有延展性的主题是:( 1)让自己受不了的地方;( 2)学校里的糟心事;( 3)不喜欢的食物;( 4)工作上的烦心事;( 5)接受不了的艺术。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会聊天”不靠信息,靠情绪 > 位置 2857
比如,同事兴致勃勃地想分享他的新发现:“我最近发现一家餐厅,就在公司旁边,甜点特别好吃!”结果你突然接口说:“对对对!那家我知道!我上星期才去吃过,我觉得柠檬蛋糕最好吃了!”遇到这种情况,对方不但会觉得不愉快,而且还没办法发作,因为表面上你是接着他的话说下去的,似乎是在帮腔。可是,实际上你却喧宾夺主,偷偷将属于他的话题变成了属于你的话题。像这种接话方式,就称为“话题小偷”。
标注 (黄色) - 第三节 亲密互动的特殊规则 > 位置 3216
分享秘密之后,与其不现实地要求对方“谁都不能说”,还不如特别强调“哪些人不能说”,更能让对方帮你保守秘密。
Chapter 06 理解用情商表达自己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思想弹性,决定沟通的可能 > 位置 3404
而有一种沟通方式,既不需要你委曲求全,又可以防止争执越演越烈,那就是跟对方表示理解,但是要强调“我理解了不等于我同意了”。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思想弹性,决定沟通的可能 > 位置 3406
表示不同意很容易,但是表示理解又不同意则需要技巧,具体有两个步骤:( 1)善意解读对方的话,问他:“我确认一下,你是这个意思吧?”( 2)假设一个恶意的解读,再问对方:“你应该不是这样想的吧?”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思想弹性,决定沟通的可能 > 位置 3452
相反,如果想让长辈满意,你应该带着相同的情绪“浓度”去回应长辈。长辈如果很热情,你就要以同样的热情去回复,长辈如果很殷切,那你就要以同样的殷切来回应长辈。这样一来,你就能跟长辈聊得开了。比如,你可以说:“三姑啊,幸好还有你惦记着我!人家现在还是单身呢!”或者:“唉,我也发愁啊!不过呢,与其找个人来管着我,还不如一个人过自在呢!”这里的关键,是不只要表现你的信息,更要表现你的情绪。
标注 (黄色) - 第一节 思想弹性,决定沟通的可能 > 位置 3458
这就是和上一辈交流的特点:聊天,聊的是感情,而不是事情,聊天的目的是要“情绪碰情绪”。
标注 (黄色) - 第二节 权利对等,才能享受亲密关系 > 位置 3541
遇到跟父母意见不同的时候,我们常会觉得爸妈是强势的一方,自己是弱势的一方,被爸妈用亲情要挟,进退两难。这时候,你应该先问自己两个问题:( 1)在和父母的关系中,你真的是弱势的一方吗?( 2)如果是,那么你是在这件事情上才处在弱势的一方,还是一直都是弱势的一方?

以上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