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本質思考》

趁着大家玩物丧志的时候我使劲读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一种叫【物力论】的思考方式来解决本质问题。
什么是物力论?

結構是指構成要素之間的關係,因果就是物力。更簡單地講(请问哪里「更简单」了……),結構就是造成這個現象的必要要素的相互關係,物力就是加入時間的因素後,模式所形成的現象會出什麼結果跟動態。

以較長的時間軸,觀察模式各要素的動態因果關係,就是物力論。

简单的说——这个物力论没法简单的说,我的理解是,思考一个事件时,必须拆解各个环节的因果关系,并且要顾及随着时间发展,各环节相应发生的变化,这里有一篇墙外的读书笔记挺好地介绍书中概念,对于一个企业主、咨询公司员工,或者中层领导来说,这本书值得一看,对于普通上班族而言,警惕书中罗列的9种惯性思维就好了,系统性地分析问题还得靠脑子吧

 1.反面結論:「累了」→「休息」,把現象的反面當成解決問題的答案

  2.滿足於一般性解答:「胖了」→「少吃、多動」,找到適用於任何人的解答就滿足
  3.依賴架構:使用制式架構(如SWOT分析)整理資訊,就以為自己已經認真思考過了
  4.順應類別:如「XX產業就一定業績不振」,把事物分類後就以為已經找到邏輯根據
  5.因為關鍵字而停止思考:用漂亮的關鍵字當結論(例如:提高「差異化」),卻沒想過具體該怎麼做
  6.堅持初期假設:封閉在自己建立的假設中,拒絕接受不同的論點,導致思考受限
  7.忘記了思考的目的:明明是為了要證明某論點而蒐集資料,卻陷入為了蒐集而蒐集的窠臼中,忘了思考
  8.偏重過程:思考繞著作業過程轉,以為說明作業過程(如「預計下週拜訪客戶」),問題就會自動解決
  9.喪失主體性:對自己的主張沒信心,只會依賴別人的思考和論點,忘記思考的目的與偏重過程,以為有做某些事情就能找到答案

接下来的转折无比生硬,我换电脑了,在Macbook带不带bar的权衡中,我选择不带bar,因为这个bar违反了我审美直觉,滑溜溜的金属上开出一块狭窄、难以盲操作的触控区域很别扭。最后我入了定制版13寸i5 2.3Ghz主频/16G内存/512GB容量/无Bar,我的刚需只有一个——上网,我为数不多的兴趣爱好就是上网,高效获取信息的过程让我感到快乐。

淘汰下来的上网本是2014年购入的Macbook Air(MD760CH),时至今日,已经卡到无法淘宝、无法麻溜打字、更无法一次性播完在线高清视频,整个人烦躁到输精管堵塞,但恋物情节还是让我谢谢它多年来的付出,谢谢它的轻便以及最初的流畅、谢谢它带给我对于世界的认知、谢谢它让我知道Keynote导出的PPT千万不要在毕业答辩上播放。

以上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